琰:拼音为yǎn。
意思是:一种雕饰的玉名(通常形容美玉)
琰圭:圭的上端尖锐者。古代作为征讨不义的符信。《周礼·考工记·玉人》:“琰圭九寸,判规,以除慝,以易行。”郑玄注:“琰圭,琰半以上,又半为瑑饰,诸侯有为不义,使者征之,执以为瑞节也。”《周礼·春官·典瑞》:“琰圭以易行以除慝。”郑玄注引郑司农曰:“琰圭有锋芒、伤害、征伐、诛讨之象者。”元方回《石氏四子名字说》:“诸侯有不义者,王命使持琰圭之节执之,今之风宪将帅近之。”
琰琰:光泽貌。晋·夏侯湛《雀钗赋》:“黛玄眉之琰琰,收红颜而发色。”
琰琬:美玉。傅玄《拟四愁诗》之二:“申以~~夜光宝。”
1.美玉。
宋·黄庭坚《奉和王世弼寄上七兄先生用其韵》:“披榛拢芝兰,断石收琰琬。”
元·王沂《送陈彦和院判》诗:“丰碑磨琰琬,潜德播芳馨。”
明·王錂《春芜记·赐婚》:“才郎琰琬,淑女娉婷。”
2.比喻美好品德。
《抱朴子·外篇》:崇琬琰于怀抱之内,吐琳琅于毛墨之端
琰,普通话读音为yǎn。“琰”字基本含义为美玉名;引申含义为有光泽的样子,如:黛玄眉之琰琰。
在日常使用中,“琰”多用作名词,如:琰圭(古代一种上尖下方的玉器) 。
琰,较好早见于楚系简帛。从玉,炎声。本义为美玉名。后逐渐演变为楷书体及简化版的“琰”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