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中国的历史上,杜氏家族虽未有帝王出现,但一直是望族。身出“士族”的杜氏一脉,有着显赫的门第和辉煌的家史。隋唐之前,仅晋时杜预一支,就曾辉煌显达五百年之久。而在唐代之后,杜氏一脉继承先祖的为官思想,官场多人身居要职,像杜如晦一样的宰相就有11位。
“奉儒守官”是杜氏一门相对较大的特点,不管是哪一起源,哪一衍生派别,在过去的两千多年间,一直把儒家思想作为光耀门庭的祖训。也许正因为此,历史上,杜系一脉一直忠君爱国,不管“高居庙堂”还是“远离江湖”,都在忧国忧民,就连上世纪三十年代上海滩的流氓大亨杜月笙,逃居香港时仍有忧国之心。
杜氏显赫的门第与先祖辉煌的成就,让这个家族自晋时便开姓移居海外,杜氏宗亲更是遍及中国各地,五百多万的宗亲让其位居今天中华姓氏第47位。
“奉儒守官”,出自唐代杜甫的《进雕赋表》。 天宝九年,即公元750年,杜甫在长安献《雕赋》。在《进雕赋表》中曰“”臣之近代陵夷,公侯之贵磨灭,鼎铭之勋不复炤耀于明时。自先君恕、预以降,奉儒守官,未坠素业矣”。 奉儒守官,即遵从儒家的思想,恪守官职。